最近随着对国学和唐文化的喜爱,开始重新拾起毛笔找一点空隙时间练字.
之前拿毛笔应该是上小学期间了,印象比较深的时写的字没有一个被标红圈的(写的好),也打击了当时学习的热情. 毕业后也尝试改进自己写字的优美程度(写好字一直是我的一个痛点),多年前从图书大厦买了田英章的硬笔行书技法,当时不得要领只是摹写,加上硬笔练得少后来便荒废了.
幸运的时现在互联网知识传播已很发达,于是通过知乎/公众号/电子书/视频做了简单的系统认知, 因此学起来也算走了些捷径. 同事推荐的<田蕴章每日一题每日一字>也让我受益良多.
毛笔比硬笔的好处是仪式感更强, 对写字的认识和要求体会也更深. 重要的是功利心态比较轻,更多作为放松身心的方式.
最近在读的<极简中国书法史>(刘涛著)也让我对书法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, 更能理解中国文字本身和书写之美.
从看到鸟兽在雪地的脚印得到灵感创造文字,到最初时的象形会意无不传神, 再到后面各书体的发展.
大篆到小篆到汉隶的化繁为简,隶书发展至行草的由静到动的变化之美,到现在第一书体楷书的端庄之美.
(最开始不理解篆体现代的意思,了解后才知道不学习篆体你就不知道汉字的渊源,比如有/右的第一笔撇画为什么开始经常见到短横)
顺便说, 五四运动之后提倡白话文,解放后废除繁体字,这些对于文字书写虽然不利,但不能成为我们不学习文言文和繁体字的理由.
书法作为国学的一部分, 无疑国学这个宝库应该被更多国人发现和开发.
自己是从欧楷学起的,也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成果, 计划之后再学颜柳赵诸大家,作为一个长久的爱好吧.